彩神网

您好,歡迎來到德德沐農業文庫共享網 (下載更清晰,上傳賺農幣,請收藏本網站!)
當前位置:首頁 > 精選文章 > 荸薺種植技術
荸薺種植技術
編輯:七棵樹 類別:蔬菜 瀏覽量:89 發布日期:2023-04-03

荸薺種植技術

1.基本概況

荸薺又名馬蹄、水栗、烏芋、菩薺等,屬于植物界、被子植物門、單子葉植物綱、禾本目、莎草科、荸薺屬、荸薺種,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。

本產于中國,廣布于全世界,中國全國各地都有栽培,以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為多。荸薺皮色紫黑,肉質潔白,味甜多汁,清脆可口,既可做水果生吃,又可做蔬菜食用。球莖富淀粉,供生食、熟食或提取淀粉,味甘美;也供藥用,開胃解毒,消宿食,健腸胃。

荸薺是莎草科植物荸薺地下匍匐莖先端膨大的球莖,有細長的匍匐根狀莖,在匍匐根狀莖的頂端生塊莖,俗葉荸薺。

多數,叢生,直立,圓柱狀,高15-60厘米,直徑1.5-3毫米,有多數橫隔膜,干后稈表面現有節,但不明顯,灰綠色,光滑無毛。葉缺如,只在稈的基部有2-3個葉鞘;鞘近膜質,綠黃色,紫紅色或褐色,高2-20厘米,鞘口斜,頂端急尖。小穗頂生,圓柱狀,長1.5-4厘米,直徑6-7毫米,很淡綠色,頂端鈍或近急尖。

有多數花,在小穗基部有兩片鱗片中空無花,抱小穗基部一周;其余鱗片全有花,松散地復瓦狀排列,寬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,頂端鈍圓,長3-5毫米,寬2.5-3.5(-4)毫米,背部灰綠色,近革質,邊緣為微黃色干膜質,全面有淡棕色細點,具一條中脈;下位剛毛7條;較小堅果長一倍半,有倒刺。

小堅果寬倒卵形,雙凸狀,頂端不縊縮,長約2.4毫米,竟1.8毫米,成熟時棕色,光滑,稍黃微綠色,表面細胞呈四至六角形;花柱基從寬的基部急驟變狹變扁而呈三角形,不為海綿質,基部具領狀的環,環寬與小堅果質地相同,寬約為小堅果的1/2。花果期5-10月。

荸薺喜生于池沼中或栽培在水田里,喜溫愛濕怕凍,適宜生長在耕層松軟,底土堅實的壤土中。

在栽培上要求有20-25厘米的耕作層,這樣既利于球莖的生長發育,又不致球莖深鉆,個體發育大小均勻整齊一致,也有利于掘收。耕層過粘,不利于球莖的膨大,腐殖質過多,球莖的含糖量降低,甜味差。適宜在淺水中生長,在營養需求上,要求氮肥較少,磷肥較多。在整個生長期中,要求有充足的光照。

荸薺本產于中國,廣布于全世界,以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為多。中國自西漢時已有栽培記載,目前有20余種和一些變種,主要分布于中國廣西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廣東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貴州等低洼地區,河北部分地區也有分布。

2.品種介紹

(1)桂林馬蹄:廣西桂林地方品種,又名三枝桅。晚熟,株高100~120厘米,葉狀莖較粗,球莖扁圓形,臍部稍凹,莖芽小,厚2.5厘米,橫徑4.5厘米,單球莖重20克以上;皮色深褐色,含淀粉量較低,含糖量較高,肉質脆嫩,味較甜,宜生食,較耐貯藏,一般畝產量1500~2000千克。

(2)孝感荸薺:湖北孝感地方品種。中晚熟,株高90~100厘米,分蘗性較強,球莖厚3.0厘米,橫徑3.6厘米,單球莖重22克左右;頂芽短小而向邊斜,臍部微凹;皮色紅褐色,皮薄,味甘,質細,渣少。畝產量1000~1500千克。

(3)蘇薺:江蘇蘇州地方品種。中熟,球莖扁圓,平臍,芽尖,皮深紅色,肉白色,渣多,宜熟食,耐貯藏。株高80~100厘米,球莖厚2.0厘米,橫徑3.4厘米,單球莖重15克左右,畝產量750~1000千克,高產達1500千克。

(4)杭薺:浙江余杭地方品種,又名大紅袍。球莖扁圓,芽粗直,平臍,皮棕紅色,味甜,渣少,宜生食及加工制罐。株高90~110厘米,球莖厚2.2厘米,橫徑3.4厘米,單球重20克左右,畝產量1200~1500千克。是目前長江中下游推廣的良種。

(5)水馬蹄:廣州地方品種。較早熟,生長期130~140天,植株矮小,葉狀莖短而較細,株高約85厘米,球莖厚2.0厘米,橫徑2.5~3.0厘米,單球莖重15克左右,呈扁圓形而稍尖;皮紅黑色,淀粉含量較高,生食品質較差,是提取荸薺粉的主要品種,畝產量為1500~2000千克。

(6)鄂薺1號:系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從湖北省團鳳縣地方品種中系選而成。株高80~90厘米,球莖扁圓形,厚2.2~2.8厘米,橫徑4.0~5.6厘米,單球重25克左右;皮薄,棕紅色;肉白色,脆甜,畝產量為1400~1500千克。較耐稈枯病,不耐貯藏運輸。

(7)黃巖荸薺:產浙江黃巖、路橋一帶,又叫店頭荸薺。球莖扁圓,臍稍凹,成熟球莖頂芽粗壯,兩邊各有一側芽并立,因此當地又叫“三根蔥”。皮紅褐色,肉白色,味甜,宜生食及加工制罐,較耐貯藏。株高110~130厘米,球莖厚2.2厘米,橫徑3.8厘米,單球莖重23克左右,畝產量1500~2000千克。

(8)高郵荸薺:產江蘇高郵、鹽城一帶。球莖形狀與蘇薺相似,呈扁圓形,皮紅褐色,芽粗直,臍平,球莖單重20克,橫徑3.7厘米,高1.8厘米,皮較厚,宜熟食,生食品質差,耐貯藏。

3.繁殖方法

(1)種薺選擇:繁殖采用球莖亦稱果球進行無性繁殖。荸薺是通過匍匐莖繁殖的,播種前逐個選取表皮無破損、頂芽側芽粗壯健全、皮深褐色、單球莖重為15克以上、具有所栽培品種特征的球莖做種薺,播種前用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泡18-24小時,殺死表面病菌,每畝大田需種薺大約15-20千克

(2)育苗時間:荸薺育苗時間因移栽時期而定,早水荸薺因前期氣溫低,在移栽前40-45天(3月下旬至4月上旬)開始育苗,晚水荸薺因育苗時氣溫較高,在栽植前20-25天育苗。在長江中下游地區,一般在清明到谷雨期間育苗,育苗前先進行室內催芽,然后再在水田里進行排種和假植。

(3)種薺催芽:室內催芽的方法是在地面鋪上10厘米左右的一層稻草,將種薺芽朝上排列在稻草上,疊放3-4層,上面再覆蓋稻草,每天早晚各淋一次水,10-15天以后,當芽長到3-4厘米的時候,就可以把幼苗移栽到育秧田中進行排種。

(4)秧田準備:育秧田要選擇在排灌方便、肥沃疏松的地方,將秧田深耕、細耙、整平,四周要留有畦溝并筑好圍埂,因為這一時期荸薺生長的營養主要來自荸薺球莖,秧田一般不需要施肥。

(5)排種育苗:將催好芽的球莖一個一個地排入秧池,并將球莖按入泥中1-2厘米,株行距為6×6厘米,要求芽頭向上、高低一致,田間保持水層1-2厘米。15-20天以后,苗高10厘米左右、并有5-6根葉狀莖時就可以進行假植了。

(6)荸薺假植:荸薺假植就是把所育的小苗分開,擴大它的株行距,便于集中施肥和管理,更主要是南方地區接油菜茬或小麥茬種植荸薺的需要。假植的具體做法是在排種后20-25天,將葉狀莖10-15厘米的球莖移植于荸薺秧田中,按株行距30厘米×40厘米栽入球莖,這樣既有利于發根,又擴大了苗的營養面積。

(7)苗期管理:荸薺移苗后的秧田最好保持2-3厘米的淺水層,這樣可以提高土溫,促進苗的生長。移苗后約15天左右,每畝施入氮、磷、鉀三元復合肥20千克,注意要撒施,不能集中施在根的附近,以免燒傷幼苗根部。經30-40天后,當苗高35-40厘米葉狀莖粗0.5厘米以上,就可以起苗定植到大田。

4.種植方法

(1)整地:最好選擇在日照充足、表土疏松、底土比較堅實,耕層20厘米左右,水源充足,灌溉方便,水體潔凈的水田種植。定植前要將田塊深耕15厘米左右,然后施入基肥,施肥的參照標準是每畝施入腐熟的豬廄肥3000千克、過磷酸鈣30千克、氯化鉀10-15千克、碳銨15千克,最后整細耙爛,使田土成為泥糊狀。

(2)定植:長江中下游地區荸薺定植的時間可以安排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,定植前小心將秧苗挖出,洗去泥土就可以定植了。荸薺定植的株行距以30×50厘米左右為最好,每穴栽1株,每畝栽植2500-3000株。栽植荸薺應該深淺適宜,以入土深5-7厘米為適宜。

(3)肥水:薺苗定植后,要求較高土溫以利返青分蘗,宜灌淺水穩苗。隨著分蘗分株增多,蒸騰量加大,應逐漸加深水層,促進地上莖群體形成。封行后灌深不,控制分蘗分株形成,提早結薺,球莖增多、增大,但應控制氮肥用量,防止徒長。荸薺整個生長期都不能缺水,如不徒長不應擱田斷水,特別是球莖膨大期,更不宜缺水。

荸薺株叢多而大,結球薺期所需各種養分及同化物質也多,因此基肥要足。在分蘗分株時段要求充足氮肥,更不可缺肥,以保證荸薺夠苗株足。進入結球期后,則不宜再施氮,否則徒長,引起倒伏,影響結球,并加重病害的發生。鉀素對改善球莖的品質,促進氨基酸、蛋白質析合成和糖分、淀粉的運轉積累有重要的作用,除作基肥外,還要在荸薺生長期追肥鉀素,此外,充足的鉀肥還能提高植株的抗病力。磷肥對荸薺也有類似的效應。所以種植荸薺一定要氮磷鉀肥三要素配合,尤其在始花結薺期前后不可缺少磷鉀肥。此時如能噴施葉面肥,或磷酸二氫鉀等,都可收到球莖粗大、提高產量的效果。

(4)田間管理

幼苗期:從活棵后到抽生分蘗、分株前這一段時期稱為幼苗期。荸薺是水生作物,幼苗期應該保持淺水層3-5厘米。荸薺栽植后10-15天開始發棵,當薺秧老葉枯死的時候,結合拔草將莖稈發黃、種薺腐爛的種秧和雜草枯葉踏入田間,這樣有利于種薺生長新根。這個時候可以追施一次尿素,一般每畝施尿素10-15千克,以促進荸薺提早分蘗分株。

營養期:在分蘗期荸薺行間實行耘田除草2-3次,結合除草進行第2次追肥,每畝追施尿素5-10千克以促進結薺。從秋分到寒露在球莖旺盛生長時期應該加深水層,使水層保持在6-9厘米的范圍內為好。這一時期常會發生荸薺稈枯病和荸薺白禾螟,針對荸薺稈枯病可以每畝用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-1000倍液加70%甲基托布津800倍液40千克噴霧防治,白禾螟的防治方法是用98%殺螟丹100克對水50千克進行噴霧防治。

成熟期:在球莖成熟期也就是在收獲前20天左右應當停止灌水,使葉片轉黃,逐漸干枯,準備采收。這一時期沒有其他管理,只要防止牲畜危害就可以了。

(5)采收

采收時間:荸薺采收期可從霜降開始到第2年春分為止。早期采收的球莖,肉嫩味淡皮薄,不耐貯藏。冬至到小寒,球莖皮色轉為紅褐色,味最甜,為含糖量最高期,此時采收最適宜。以后球莖含糖量逐漸減少,表皮增厚,皮色加深,變為黑褐色,表皮之下又產生一層黃衣,品質變差,所以商品用球莖宜在越冬前采收。

采收方法:一般在采收前一天放掉田水,因球莖主要集中在9-20厘米的土層中,先扒掉上層8-9厘米泥土,然后將下層土扒出,用手仔細捏出球莖(眾稱“摸荸薺”)。如搶種茬口(如油菜茬或小麥茬),應在采收前10-15天排水晾干,用叉挖取。

5.病害防治

(1)病原性病害:荸薺的病原性主要有荸薺稈枯病、荸薺枯萎病、荸薺蹄莖腐病,這三種病害的一般在9-10月盛發,也有植株多種病害交叉感染。荸薺稈枯病又叫荸薺瘟,植株在染病后不結薺或結小薺,影響產量,病情嚴重時可能會絕收,發病時莖桿出現水漬狀病斑,隨著病情發展,病斑擴大,最好莖稈枯死倒伏。荸薺枯萎病和荸薺稈枯病類似,發病時莖桿出現灰色的枯斑,有凹陷,病斑會擴大融合,當對種植的危害較少,還能正常生長發育。荸薺蹄莖腐病發病時也狀莖枯黃,植株莖桿短而細,出現暗灰色的病斑,隨著病情發展,病斑出組織變軟易折斷,當濕度較大時,病變處腐爛。

防治方法:病原性病害以預防為主,前期做好土壤的消毒滅菌工作,減少病原,增施磷鉀肥,提高植株抗病力,采取輪作方法,合理輪作,減輕病害程度。發現病害后及時防治,稈枯病和枯萎病可用50%多菌靈600倍液搭配其他藥劑噴灑防治,而蹄莖腐病可用40%五氯硝基苯粉劑500―600倍液噴灑防治。

(2)生理性病害:生理性病害主要是紅尾現象,發病時癥狀表現為紅尾不干苗,或者頂端的一節莖桿出現干枯現象,發生的主要原因時輪作,土壤缺乏硼、鋅、鐵等微量元素。

防治方法:合理輪作,在施肥時可加入硼砂、硫酸鋅各2kg,可預防此病害發生,發生后可用磷酸二氫鉀兌水稀釋后,噴灑葉面肥,效果極佳。

(3)蟲害:荸薺的蟲害較少,主要蟲害是白螟,白螟一般是三四代幼蟲危害荸薺,幼蟲會蛀食在病情莖桿中,造成荸薺預防和水分運輸受阻,最后導致莖桿腐爛,造成減產,降低品質。

防治方法:冬季時對稻田灌水,將越冬的螟蟲淹死,減少蟲源,蟲害盛行期,可用除蟲藥劑進行防治,當腰注易用藥劑量和濃度,以免危害荸薺生長,也可利用它的天敵赤眼蜂和紅螞蟻防治。

6.主要價值

(1)食用價值:荸薺不僅可以促進人體代謝,還具有一定的抑菌功效。荸薺中的磷含量是所有莖類蔬菜中含量最高的,磷元素可以促進人體發育,同時可以促進體內的糖、脂肪、蛋白質三大物質的代謝,調節酸堿平衡。科學家在對荸薺的研究中還發現了一種抗菌成分荸薺英。它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大腸桿菌及綠膿桿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。再加上其豐富的營養成分和獨特的口感,的確是不可多得的食物。

(2)藥用價值:荸薺性寒,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生津、利尿通便、化濕祛痰、消食除脹的功效,可用于治療黃疸、痢疾、小兒麻痹、便秘等疾病;荸薺含有一種抗菌成分,對降低血壓有一定效果,這種物質還對癌癥有防治作用。

7.食用禁忌

宜食:兒童和發熱病人最宜食用。全身水腫,小便不利或小便短少時也宜食用。癌癥患者(主要是肺癌和食道癌之人)宜食用。宿醒未解或濕熱黃疸者食用可減輕癥狀。發熱口溽、慢性氣管炎、咳嗽多痰、咽干喉痛、消化不良之人食用可潤喉清嗓。

忌食:由于荸薺性寒、女子月經期間、脾胃虛寒以及血虛、血淤者應該慎用。小兒遺尿以及糖尿病患者也不宜食用。

網站免責聲明:本網站所提供的的資訊信息,僅供參考之用,并不代表“德德沐農業”的立場或觀點。出于為網友提供更多資訊為目的,本網站所發布的部分文章內容及圖片來自于網絡。文章及圖片內容若涉及到版權著作權等問題請及時與“德德沐農業”取得聯系,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。聯系方式:發送郵箱到dedemu@139.com郵箱或與網站客服聯系。

相關推薦

懸賞問答

標題:

類別:

問題描述:

圖片上傳:

選擇圖片

懸賞農幣數:

微信掃描二維碼進行支付
0.159734s
彩神-入口 山西福彩网-走势图 山西福彩网-网站 陕西体彩网-分析 陕西体彩网-助手 陕西体彩网-app 陕西体彩网